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
前段时间,有朋友感叹:现在的婚姻,约束太多,要是能像古人一样能够娶三妻四妾就好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幸福吗。
1. 我只能苦笑一下,然后告诉他,古人的婚姻并非如你想象的那样完美与自由,事实上,古人的婚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光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够你受了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
他摇头表示不信。
我说:所谓的父母之命,讲的是古人的婚姻大都是由父母操办的,由不得自己做主,很多人都是到了洞房那一晚,才看清楚新娘的真面目,因此,是美是丑,是好是坏,你并没有机会选,也就是说,父母说好,那就是好,不关你的事,尽管她是你的妻子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古代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吗。这还不算,更要命的是“媒妁之言”,所谓的“媒妁之言”,说的是不仅你没有机选择你的妻子,就连帮你选的父母,也是听信于中间的媒人的那三寸不烂之舌,也没有办法对你的妻子进行全面的了解或评估。
2. 因此,你的婚姻,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掌握在媒人的手上,这其实也是古代媒人吃香的真正原因。
那么,古人的婚姻,为什么要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
其实古人之所以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首先,相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古人的个体意识较弱,而家族的意识往往更强,因此,古人的婚姻不是夫妻二人的事情,而是事关两个家族的大事。也就是说,对于古人来说,婚姻的真正意义在于“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意即横向连接两个家族,纵向连接无数代以来的祖先与无数代以后的子孙。因此,在古代,大多数的婚姻并不是个人的选择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
3. 其次,古人成婚的年龄较小,大多数人结婚都在十二到十六周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就算是可以自己选择,他们也不会有真正的认识,还不如父母操办的好。这其实也是婚姻需由父母操办的原因之一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
第三,古人男女双方的廉耻意识较强,男女单独接触的机会非常少,自由恋爱机会并不多,因此,说白了,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古代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吗。
所以,在古代,绝大多数人还是很认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配婚的方式的,否则,这个传统也不会流传了几千年之久古时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什么意思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婚姻体现形式,是指父母做主并通过媒人来缔结婚姻。“父母之命”指在儿女的婚姻过程中,一切与对方交往上面的事,都由父母出面解决,儿女要嫁给谁要娶谁,都由父母决定,父母有绝对的决定权。“媒妁之言”是指在婚姻过程中,与对方认识和交涉的有关事情,主要听取媒人 的意见,主要靠媒人在中间周旋,传达两方面的意思。
2、《诗经》的时代,就已经有媒人了。《卫风·氓》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这句话是男主人公说的,不是我耽误了时间,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后来媒人也称月老、红娘。如果没有媒人,男女就会结不了婚。《礼记》中说:“男女非有行媒,不相问名。”甚至《战国策》中说:“处女无媒,老且不嫁。”如果没有媒人的话,女子老了也不能嫁。
3、在封建时代,讲求孝道,父母根据自己的看法处理儿女的婚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父母之命”是绝对不容质疑的,古代的婚姻更多的是延续后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婚姻的目的就是为了继承祖宗的香火,延续家族的血脉。在这种观念之下,如果儿女反对自己的婚事,就会认为不合礼法。
4、《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因为刘兰芝不遵守礼节,不注意言行,早已怀恨在心,遂要休了刘兰芝,给儿子再娶一个,儿子到母亲那里求情,奈何母亲意已决。兰芝回到家中,哥哥逼她嫁给了府吏,快要结婚时,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听到了,也"自挂东南枝“了。都是被逼迫的两个人,无法对抗严厉的礼制,只能以死明志了。
5、“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是人类一开始就存在的。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类的恋爱是自由恋爱,进入宗法社会之后,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才成为缔结婚姻的唯一被社会认可的手段。
6、确实是这样的,一般都是由父母定下的,子女根本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如果不听的话就会落下一个忤逆长辈的罪名,名声变差。
7、的确是的,不听的话可能就会被父母强制送到新郎家里面去,因为父母在古代的命令跟皇帝的命令差不多。
8、确实是的,不听会被人家骂,而且也会逼着你去嫁,一般女生是没有人权的。
好了,关于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大家的问题有所帮助。